【簡介:】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本文目錄一覽:
1、請問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里輔導員的待遇是多少?是事業(yè)編制人事代理的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本文目錄一覽:
- 1、請問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里輔導員的待遇是多少?是事業(yè)編制人事代理的
- 2、 3、正德學院是什么學校?
- 4、南航大學簡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簡介
- 5、擔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有幾個
- 6、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郵編 附地址和介紹
請問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里輔導員的待遇是多少?是事業(yè)編制人事代理的
給你個這所大學的招聘廣告,是前年的,希望能幫到你。
一、崗位
輔導員8名。負責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指導學生黨、團組織建設;組織和指導學生參加校、院組織的各項思想教育活動、學術科技活動、素質教育活動和文體活動;負責定期與學生任課教師的聯系、溝通;負責學生評優(yōu)評獎、助困工作及其他日常學生工作。
二、聘用條件
1.中共黨員,具有較高的政治覺悟和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熱愛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學生管理工作,具有較強的工作責任感和風險精神,作風正派,團結同志。
2.具備工科專業(yè)背景或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管理學等專業(yè)背景,獲得碩士及以上學歷、學位或碩士應屆畢業(yè)生(原則上只招收“211工程”院校畢業(yè)生)。在學生階段擔任過主要學生干部,具有較強的組織管理、溝通協調等能力和較好的文字、語言表達能力,性格開朗。我校在崗青年教職工也可參加應聘。
3.有從事過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本科生導師(班主任)工作或擔任輔導員助理、學生工作助管等經歷者優(yōu)先。
4. 應聘者年齡原則上不得超過28周歲,校內教職工年齡可以適當放寬。
三、聘用辦法及待遇
根據學?!蛾P于規(guī)范管理、輔助技術等崗位人員公開招聘工作的若干規(guī)定》、《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新教職工聘用管理暫行辦法》有關規(guī)定進行招聘。在招聘截止日期后兩周內由用人單位組織業(yè)務素質考核,若兩周內未接到面試通知說明未通過初步審核,學校將不再另行通知。第二輪綜合素質面試由人事處組織并電話通知。
根據《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事代理暫行辦法》的規(guī)定,我校新聘管理及其他專業(yè)技術人員實行聘用制,人事關系由人才中心南航分中心代理,聘用后享受國家、省和校內規(guī)定的工資和福利待遇,享有參加培訓和繼續(xù)教育的權利。如有政策調整按學校新的聘用辦法執(zhí)行。
四、應聘方式
應聘人員下載并填寫《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輔導員崗位申請表》,為避免因網絡故障導致電子簡歷丟失,請盡量選擇投遞書面材料(含《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輔導員崗位申請表》、學歷學位證書復印件、應屆畢業(yè)生提供成績單(學校蓋章)復印件、2009屆畢業(yè)生雙向選擇就業(yè)推薦表復印件(貼照片)、職稱證書和獲獎證書復印件)或通過郵局寄送。如無特殊說明應聘材料均不退還。
五、招聘截止時間:2008年12月31日
六、聯系方式
學生處教育科:董如峰、王靜老師
電話: 025-52117808 電子郵箱:jiaoyu@nuaa.edu.cn
簡歷投送地址(請選擇紙質方式投遞):
南京市江寧區(qū)150信箱174分箱 南航學生處教育科
郵編:211100
正德學院是什么學校?
正德職業(yè)技術學院——
在江蘇省民辦高職高專院校中
首家接受并通過人才培養(yǎng)工作水平評估
1998年,正德職業(yè)技術學院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友會和南京江寧經濟技術開發(fā)總公司的共同出資下,在秀麗的翠屏山麓誕生了。7年來,學院在一片荒野上艱苦創(chuàng)業(yè),先后投入2億多元,建成了一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現代化新型校園。15萬平方米的校舍、現代化的報告廳、標準田徑場、運動館、大學生活動中心以及建筑面積6383平方米、藏書26萬多冊的圖書館,星羅棋布于綠色校園中。青山、碧水,紅墻、綠草交相輝映,成了南京江寧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一道亮麗的風景。
7年創(chuàng)業(yè),7年發(fā)展。今天,正德職業(yè)技術學院不但已經發(fā)展成為一座煥發(fā)著勃勃生機與活力的現代化高職院校,而且作為一所由江蘇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國家教育部備案的全日制民辦普通高校,在江蘇省民辦高職院校中第一家接受并通過了教育部組織的人才培養(yǎng)工作水平評估。2005年10月,評估專家組在學院現場考察評估后,高度評價說:正德學院應需而生,按需發(fā)展,適應市場,不斷創(chuàng)新,重視質量,精心育人,聲譽好,風氣正,機制活,人氣旺,設施新,校園美。
評估專家組的評價是對學院堅持“正德厚生”校訓和“以人為本,質量第一,服務社會”辦學宗旨,辦學以來良好業(yè)績的充分肯定。學院實行專家辦學,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現任董事長伍貽兆教授是原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校長、博士生導師;院長張煥春教授是原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務長、博士生導師;董事會的其他成員和學院的管理者絕大部分是長期從事高等教育工作的專家和學者。學院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一方面培養(yǎng)自己的教師隊伍,一方面聘請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南京地區(qū)許多著名高校一批資深教授、“雙師型”中年骨干教師擔任學科帶頭人和系主任,現有教職工300多人,其中專任教師216人,教授、副教授占51.85%,另有外聘教師179人,一支數量較充足、結構較合理、素質較好、初步適應高職教育的師資隊伍已基本形成。學院按教育、教學規(guī)律辦事,以市場為導向,以培養(yǎng)學生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強化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積極推進“雙證”教育和職業(yè)技能培養(yǎng),大批合格人才已經走出校門。其中2000多名“專轉本”同學分別轉到南航大、南師大等本科院校深造;前五屆畢業(yè)離校的4460多名同學,年內就業(yè)率均在96%以上,尤以2005屆畢業(yè)生就業(yè)率高達99.43%,2006屆畢業(yè)生就業(yè)勢頭良好,據截止到06年9月的統計數據,有近80%已經就業(yè),年內就業(yè)率將再一次創(chuàng)新高,目前他們正在各自不同的崗位上為現代化建設事業(yè)奉獻青春、才智,受到了用人單位和社會各界的普遍好評。學院現有在校學生6260名。
學院七年來的辦學成績,受到了國家、省、市的充分肯定,先后獲得“全國先進民間組織”、“江蘇省文明單位”、“江蘇省文明學校”、“江蘇省高等學校招生工作先進集體”、“江蘇省畢業(yè)生就業(yè)工作先進集體”、“全國民辦高校就業(yè)競爭力50強”、“江蘇省高校先進基層黨組織”、“南京市內部安全保衛(wèi)組織集體三等功”、“南京市綠化先進單位”、“江蘇省詩教先進單位”、“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先進集體”、“江蘇省高等學校文明宿舍先進單位”、“建設平安江寧先進單位”、院學生食堂被評為“文明食堂”等一大批榮譽稱號。在教育部主管的雙月刊《高教發(fā)展與評估》刊登的《中國民辦普通高校競爭力排行榜》上,我院在全國190所民辦??圃盒V信琶?1名,在江蘇省民辦??圃盒V信琶谝弧?005年和2006年,在全國強勢媒體《揚子晚報》上,我院連續(xù)兩年被廣大讀者評為“最受考生歡迎的民辦高?!?。“正德”品牌已經在社會上贏得了良好聲譽,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
面向“十一五”,學院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xù)發(fā)展,提出了以特色創(chuàng)一流,搶抓機遇,把學院做精做強的戰(zhàn)略思想。目前,學院堅持抓好專業(yè)和課程建設,做到以課程建設促專業(yè)建設,以強勢專業(yè)顯辦學特色,以鮮明特色創(chuàng)學院品牌,以更好地為經濟建設和江蘇實現“兩個率先”培養(yǎng)出更多的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急需的高等應用性專門技術人才。
在加強專業(yè)建設中,學院以就業(yè)為導向,面向市場設置了通信技術、電子信息工程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軟件技術、動漫設計與制作、經濟信息管理、電子商務、會計與審計、營銷與策劃、物流管理、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汽車整形技術、廣告設計與制作、電腦藝術設計、建筑裝飾工程技術、環(huán)境藝術設計、數控技術、建筑電氣工程技術、工程造價、商務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新聞采編與制作、文秘等24個招生專業(yè),其中工科類專業(yè)占50%,信息技術類專業(yè)在校生占40%,形成以工科為主導、以信息技術類專業(yè)為核心,工、文、管、經、藝各類專業(yè)協調發(fā)展的專業(yè)布局。其中“動漫設計與制作”專業(yè)被列為江蘇省首批16家蘋果動漫專業(yè)課程改革試點之一,“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yè)于2006年8月被列為江蘇省高等學校特色專業(yè)建設點,是全省民辦高職院校中唯一獲此殊榮的專業(yè)。在實驗室建設上,繼電工電子實驗室2003年在民辦高職院校中首家通過江蘇省高等學?;A課實驗室評估后,2005年8月,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電工電子實驗實訓中心又在民辦高職院校中唯一一家被遴選為江蘇省高等學?;A課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點。在課程建設中,2005年8月,計算機系《網絡技術及應用》課程被評為江蘇省優(yōu)秀課程,2006年5月,電子工程系《數字系統設計和PLD應用技術》 課程又被遴選為江蘇省高等學校二類精品課程。學院不斷加大專業(yè)建設和課程建設力度,有力地提升了人才培養(yǎng)質量和學院辦學品位,推動了學校各項工作一直走在全省民辦高職院校的前列。
學院為培養(yǎng)動手能力強,創(chuàng)新意識強的人才,不斷加大實驗實訓力度。幾年來,先后與東華、商友、國際金鷹、天技、湖濱金陵飯店、王家灣物流中心、東興會計師事務所等34個企業(yè)簽訂了合作辦學協議,建立了一大批校外教學實踐基地。同時,先后投入3150萬元,高標準、高起點建設校內實驗實訓平臺,建有電工電子、計算機技術和應用、視頻與動畫、經濟與管理、藝術設計、機電工程、建筑工程、汽車、語音等10個實訓中心,52個實驗實訓室,以及為教學服務的網絡信息中心、計算中心和電教中心,教學用計算機1260多臺,多媒體教室34個,初步形成了特色鮮明的校內實踐教學平臺。在推進“雙證制”教育中,已經取得電子商務、軟件技術等數十個證書考試及ATA國際IT認證中心考點資格,實施了計算機、外語、會計、電子商務和數控加工技術等職業(yè)技術證書考試制度,Delphi考證通過率為81%,會計電算化通過率為95%,AutoCAD、施工員證、預算員證、數控加工(中級)資格證等通過率均達100%。2003年全省??朴⒄Z應用能力A級考試,94%的大二學生參考,通過率達64.2%,超過全省高職高專院校A級平均通過率12個百分點。2004年03級非計算機專業(yè)全體學生參加江蘇省計算機一級A考試,通過率達67.24%,超過省高校(包括本、專科)平均通過率5個百分點。2005年全國大學生英語比賽中,外語系吳婧同學獲江蘇賽區(qū)大專組特等獎,另有12名同學分別獲一、二、三等獎,2006年全國大學生英語比賽中,又有125名同學獲得特、一、二、三等獎。
面向“十一五”,學院全體教職員工正團結奮進,銳意進取,為把學院打造成社會滿意、省內一流、國內知名的民辦高等職業(yè)技術學院而努力奮斗!
(以上各項數據截止于2006年9月)
伍貽兆 正德職業(yè)技術學院董事長
伍貽兆 男,1945年生,中共黨員,原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2001年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一項,第一負責人;2002年獲國防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第一負責人;2003年被評為國防科工委優(yōu)秀教育管理者。
張煥春 院長、黨委書記
張煥春,男,1940年3月生,中共黨員,1963年南京航空學院畢業(yè)留校。1990年被評為教授,1993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為博士生導師。工作至今一直從事計量測試技術及儀器學科的教學及科研工作。曾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務長兼高教研究所所長,同時兼任江寧校區(qū)主任,曾獲教育部中青年優(yōu)秀回國人員、航空工業(yè)總公司優(yōu)秀研究生導師及江蘇省科技先進工作者稱號。1993年開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貼。2001年8月至今任正德職業(yè)技術學院院長、黨委書記。
明令宜 副院長、黨委副書記
明令宜,男,中共黨員,1947年10月生,研究員。曾任南京航空學院院長助理兼辦公室主任,航空航天大學人事處處長、總務長兼后勤辦主任、繼續(xù)教育學院院長兼高職院院長、黨總支書記。2005年1月至今任正德職業(yè)技術學院副院長,2005年6月起兼任正德職業(yè)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
高建華 副院長、黨委委員、工會主席
高建華,男,中共黨員,1951年11月生。1969年3月入伍,曾任戰(zhàn)士、班長,1974年轉業(yè)后曾任干事、股長。1992年起任江寧開發(fā)區(qū)辦公室副主任、紀工委副書記、江寧開發(fā)區(qū)工委委員。2005年1月至今任正德職業(yè)技術學院副院長。
顧怡 副院長
顧怡,女,1957年8月生,民建會員,教授,江寧區(qū)政協副主席。1984年9月畢業(yè)于西北工業(yè)大學,獲碩士學位,2001年4月被評為教授。曾任西北工業(yè)大學教師、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師,2001年12月任正德職業(yè)技術學院教務處處長,2005年1月至今任正德職業(yè)技術學院副院長。
組織機構
學院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設院長一人,副院長三人。
學院下設院辦公室(黨委辦公室)、組織人事處、教務處、學生處、治安保衛(wèi)處、后勤處、財務處、招生就業(yè)辦公室、高等教育研究室,并設立7個學系及實驗實訓基地、體育部、圖書館和一個教學委員會。
院辦公室(黨委辦公室)負責學院日常行政事務,組織人事處負責組織人事及黨務工作,教務處負責教學管理,學生處負責學生思想教育、日常生活管理等,后勤處負責總務、基建、后勤社會化管理工作,財務處負責財務、資產管理等工作,治安保衛(wèi)處負責學校安全保衛(wèi)工作,招生就業(yè)辦公室負責招生和學生就業(yè)指導工作,高等教育研究室負責高等教育研究及學報編輯出版工作。
院設立的7個學系,根據本系各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及學生實際情況,制定教學計劃,審定課程大綱,審查選用教材,做好教學管理工作。
學院實驗實訓基地負責教學設備采購及實驗實訓工作。體育部負責學院體育教學和群體活動工作。圖書館負責圖書、資料的采購,管理、維護及高校圖書館計算機管理系統和電子閱覽系統的管理工作。教學委員會負責對學院教學方面重大問題的研究和決策。
正德職業(yè)技術學院建有健全的工會、團委、學生會等群團組織。建有15個學生社團。
黨群機構
│黨 委│黨委辦公室│組織部│宣傳部│黨校│
│工 會│女教職工委員會│經費審查委員會│
│團 委│組織部│宣傳部│勤工儉學部│廣播臺│學生刊物編輯部│學生社團管理中心│
│學生會│辦公室│學習部│文藝部│體育部│生活部│
行政機構
│院辦公室│文秘│行政│宣傳│網絡中心│檔案│文印│收發(fā)│車隊│
│組織人事處│組織│人事│
│教務處│教學行政科│教學管理科│教學質量監(jiān)控辦公室│
│學生處│思想教育科│生活指導科│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治安保衛(wèi)處│
│后勤處│總務科│基建科│后勤社會化管理辦公室│
│財務處│
│招生就業(yè)辦公室│
│高等教育研究室│
各系部館
│電子工程系│計算機系│信息管理系│藝術設計系│機電工程系│外語系│
│社會科學系│實驗實訓基地│體育部│圖書館│采編室│流通室│
南航大學簡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簡介
1、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創(chuàng)建于1952年10月,是新中國自己創(chuàng)辦的第一批航空高等院校之一。1978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1981年經國務院批準成為全國首批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1996年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2000年經教育部批準設立研究生院;2011年,成為“985工程優(yōu)勢學科創(chuàng)新平臺”重點建設高校;2017年,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序列。學?,F隸屬于工業(yè)和信息化部。2012年12月,工業(yè)和信息化部、中國民航局簽署協議共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8年12月,工業(yè)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江蘇省共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2、在69年的辦學歷程中,南航人秉承“航空報國”的辦學傳統,遵循“團結、儉樸、唯實、創(chuàng)新”的優(yōu)良校風,踐行“智周萬物,道濟天下”的校訓,櫛風沐雨,砥礪奮進,不斷推動學校跨越發(fā)展。目前,學校已發(fā)展成為一所以工為主,理工結合,工、理、經、管、文等多學科協調發(fā)展,具有航空航天民航特色的研究型大學。學?,F設有18個學院和189個科研機構,建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3個、國防科技工業(yè)創(chuàng)新中心1個、省部共建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文化產業(yè)研究中心1個、國家工科基礎課程教學基地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4個。有本科專業(yè)62個、碩士一級學科授權點33個、博士一級學科授權點17個、博士后流動站16個。有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力學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9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個,國防特色學科10個。
3、學校現啟用明故宮、將軍路、天目湖三個校區(qū),占地面積3046畝,建筑面積167.8萬平方米。學校圖書館收藏299萬余件印刷型文獻、156個中外文數據庫,1270萬余冊各類電子型及數字型文獻信息資源?,F有教職工3521人,其中專任教師2083人。專任教師中,高級職稱1390人,博士生導師578人,院士及雙聘院士12人,“錢偉長講座教授”院士4人,其他國家級高層次人才84人,國家級青年人才82人,入選國家和省部級各類人才計劃700余人次?,F有學生31741人,其中本科生19102人,研究生11730人,學位留學生909人,成人教育學生近5000人。
4、學校已成為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基地。建校以來,學校已為國家培養(yǎng)了17萬余名各類高級專門人才,校友中涌現出了16位兩院院士,數十位省部級黨政領導干部和將軍,以及一大批著名的科技專家和管理專家。學校致力于培養(yǎng)具有責任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國際視野、人文情懷的社會棟梁和工程英才,不斷推進教育教學改革,逐步建立起具有南航特色的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體系,取得了一批高水平教學成果。共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2項;國家級一流課程32門,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11門,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6門;國家級優(yōu)秀教學團隊6個;國家級一流專業(yè)28個,國家級特色專業(yè)6個,工信部重點專業(yè)8個,國防重點專業(yè)5個,緊缺專業(yè)(方向)3個。南航學子在各級各類競賽中取得了一批令人矚目的成績:在近三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中,共獲得金獎13項,銀獎6項,連續(xù)三年榮獲“先進集體獎”。在“挑戰(zhàn)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共獲得特等獎12項、一等獎19項、二等獎16項,連續(xù)九屆捧得“優(yōu)勝杯”。在“挑戰(zhàn)杯”中國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計劃競賽中,共獲得金獎22項、銀獎9項,連續(xù)四屆捧得“優(yōu)勝杯”。在國際無人機大獎賽中,連續(xù)4次獲得特等獎。在“周培源杯”全國大學生力學競賽、“中國軟件杯”全國大學生軟件設計大賽、電子設計競賽、機械創(chuàng)新設計大賽等競賽中,南航學生屢屢折桂。
5、學??茖W研究能力持續(xù)增強。建校以來,學校獲部省級以上科技成果獎近1670項,其中國家獎82項,建有機械結構力學及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等6個國家級科研平臺、77個部省級科研平臺,為共和國貢獻了若干個第一,包括我國第一架無人駕駛大型靶機、第一架無人駕駛核試驗取樣機、第一架高原無人駕駛機、第一架無人駕駛直升機、第一架微型飛行器等,自主研制的“天巡一號”微小衛(wèi)星成功發(fā)射。在基礎研究領域,學校取得了“直升機廣義渦流理論”、“振動控制系統的非線性動力學理論”、“飛機制造協調準確度與容差分配理論”等一批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的理論成果。在國防科技領域,學校參與了我國幾乎所有航空重要型號的預研、技術攻關、試驗研究,有多項技術在“嫦娥”系列等航天工程中得到了成功應用,為我國航空航天事業(yè)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國民經濟領域,學校聚焦國家重大戰(zhàn)略部署,積極推進政產學研合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構建“國際創(chuàng)新港+校地研究院+聯合實驗室+技術轉移機構”成果轉化模式,獲批國家技術轉移示范機構、國家知識產權示范高校、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為經濟社會發(fā)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6、學校大力推進開放辦學,積極開展協同創(chuàng)新,先后建立了一批產學研合作研究基地;開展廣泛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已與國外近百所著名高校及知名研究機構建立了長期穩(wěn)定的合作關系,形成了“服務航空航天民航、服務江蘇,面向全國、面向世界”的開放型辦學新格局。
7、效法羲和馭天馬,志在長空牧群星。進入新時代,南航將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主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工信部黨組、江蘇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堅持走強化特色之路、人才強校之路、創(chuàng)新驅動之路、深度開放之路、文化引領之路,銳意進取,砥礪前行,堅定不移地朝著航空航天民航特色鮮明的世界一流大學目標努力奮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擔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有幾個
截到2020年6月,擔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的有一名,副校長的有五名,具體如下:
一、校長、黨委副書記—聶宏
主持行政全面工作;負責財務工作、監(jiān)察工作、審計工作;分管財務處、監(jiān)察處、審計處。
二、黨委常委、副校長—許希武
負責科技工作、保密工作;分管科學技術研究院、保密處、科協;聯系電子信息工程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三、黨委常委、副校長—黃志球
負責國有資產管理工作、安全生產工作、資產經營工作、信息化工作;分管國有資產管理處、資產經營有限公司、信息化處、繼續(xù)教育學院(高等職業(yè)技術學院)、正德學院、金城學院;聯系材料科學與技術學院、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
四、副校長—施大寧
負責學生招生培養(yǎng)工作、聯合辦學工作;協助聶宏同志負責財務工作;分管教務處、研究生院、長空學院、教師發(fā)展與教學評估中心(高教所)、國際教育學院、體育部、工程訓練中心;聯系民航學院/飛行學院、藝術學院。
五、黨委常委、副校長—宋迎東
負責發(fā)展規(guī)劃工作、學科建設工作、裝備研發(fā)工作、天目湖校區(qū)工作;分管發(fā)展規(guī)劃處/學科建設辦公室/“雙一流”建設辦公室、裝備工程部、無人機研究院、天目湖校區(qū)管委會/天目湖校區(qū)規(guī)劃與建設辦公室;聯系航空學院、外國語學院。
六、黨委常委、副校長—姜斌
負責人事工作、外事工作、出國(境)政審工作;分管人事處/高級人才辦公室、國際合作處、圖書館;聯系機電學院、理學院、航天學院。
參考資料來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現任領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郵編 附地址和介紹
一、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郵編是多少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的郵編為210016,該校地址位于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qū)御道街29號,是一所以工為主,理工結合,工、理、經、管、文等多學科協調發(fā)展,具有航空航天民航特色的研究型大學。
二、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簡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創(chuàng)建于1952年10月,是新中國自己創(chuàng)辦的第一批航空高等院校之一。1978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1981年經國務院批準成為全國首批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1996年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2000年經教育部批準設立研究生院;2011年,成為“985工程優(yōu)勢學科創(chuàng)新平臺”重點建設高校;2017年,進入國家“ 雙一流 ”建設序列。學?,F隸屬于工業(yè)和信息化部。2012年12月,工業(yè)和信息化部、中國民航局簽署協議共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2018年12月,工業(yè)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江蘇省共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在60余年的辦學歷程中,南航人秉承“航空報國”的辦學傳統,遵循“團結、儉樸、唯實、創(chuàng)新”的優(yōu)良校風,踐行“智周萬物,道濟天下”的校訓,櫛風沐雨,砥礪奮進,不斷推動了學校的快速發(fā)展。目前,學校已成為一所以工為主,理工結合,工、理、經、管、文等多學科協調發(fā)展,具有航空航天民航特色的研究型大學。學?,F設有16個學院和174個科研機構,建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3個、省部共建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國防科技工業(yè)技術研究應用中心1個、國家文化產業(yè)研究中心1個、國家工科基礎課程教學基地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4個。有本科專業(yè)55個、碩士一級學科授權點33個、博士一級學科授權點17個、博士后流動站16個。有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力學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9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個,國防特色學科10個。
學校建有明故宮和將軍路兩個校區(qū),占地面積2077畝,建筑面積114.8萬平方米,圖書館收藏278萬余件印刷型文獻、1120萬余冊各類電子型及數字型文獻信息資源。現有教職工3131人,其中專任教師1845人。專任教師中,高級職稱1260人,博士生導師516人,院士及雙聘院士11人,“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24人,“*”20人,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8人,全國教學名師4人,國家級、省部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6人,入選國家和省部級各類人才計劃600余人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47人?,F有全日制在校生29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8000余人,研究生10000余人,學位留學生1000余人,成人教育學生近5000人。
學校已成為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基地。建校以來,學校已為國家培養(yǎng)了16萬余名各類高級專門人才,校友中涌現出了14位兩院院士,數十位省部級黨政領導干部和將軍,以及一大批著名的科技專家和管理專家。學校致力于培養(yǎng)具有責任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國際視野、人文情懷的社會棟梁和工程英才,不斷推進教育教學改革,逐步建立起具有南航特色的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體系,取得了一批高水平教學成果。共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8項;全國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6篇,全國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15篇;國家級精品課程11門,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建設項目6個。國家級優(yōu)秀教學團隊5個,國家級特色專業(yè)(建設點)6個,工信部重點專業(yè)8個,國防重點專業(yè)和緊缺專業(yè)(方向)7個。南航學子在各級各類競賽中取得了一批令人矚目的成績:獲得2011年空客全球大學生航空創(chuàng)意競賽總冠軍;在全國“挑戰(zhàn)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我校連續(xù)八次蟬聯“優(yōu)勝杯”,共獲特等獎9項、一等獎17項。在“創(chuàng)青春”全國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大賽中屢創(chuàng)新高,連續(xù)榮獲“優(yōu)勝杯”;在“周培源杯”全國大學生力學競賽、“中國軟件杯”全國大學生軟件設計大賽、數學建模競賽、電子設計競賽等競賽中,南航學生屢屢折桂。
學??茖W研究能力持續(xù)增強。建校以來,學校獲部省級以上科技成果獎近1556項,其中國家獎78項,建有機械結構力學及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等5個國家級科研平臺、71個部省級科研平臺,為共和國貢獻了若干個第一,包括我國第一架無人駕駛大型靶機、第一架無人駕駛核試驗取樣機、第一架高原無人駕駛機、第一架無人駕駛直升機、第一架微型飛行器等,自主研制的“天巡一號”微小衛(wèi)星成功發(fā)射。在基礎研究領域,學校取得了“直升機廣義渦流理論”、“振動控制系統的非線性動力學理論”、“飛機制造協調準確度與容差分配理論”等一批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的理論成果。在國防科技領域,學校參與了我國幾乎所有航空重要型號的預研、技術攻關、試驗研究,有多項技術在“嫦娥三號”等航天工程中得到了成功應用,為我國航空航天事業(yè)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國民經濟領域,學校積極推進政產學研合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經濟社會發(fā)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學校大力推進開放辦學,積極開展協同創(chuàng)新,先后建立了一批產學研合作研究基地;開展廣泛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已與國外近百所著名高校及知名研究機構建立了長期穩(wěn)定的合作關系,形成了“服務航空航天民航、服務江蘇,面向全國、面向世界”的開放型辦學新格局。
效法羲和馭天馬,志在長空牧群星。進入******,南航將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在工信部黨組、江蘇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堅持走強化特色之路、人才強校之路、創(chuàng)新驅動之路、深度開放之路、文化引領之路,銳意進取,砥礪前行,堅定不移地朝著航空航天民航特色鮮明的世界一流大學目標努力奮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關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